新闻动态

NEWS INFOMATION


西气东输工程5年来对长三角能源环境影响的调查(上)

来源: | 作者:航天能源 | 发布时间: 2009-03-19 | 11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转载自:中国石油新闻中心

编者按: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,代表委员十分关心能源与环境保护问题。近日,本报经济部派记者走访了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、复旦大学、西气东输管道(销售)公司等单位,就西气东输工程建成运营5年来对长三角地区能源环境的影响,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,写出两篇深度报道,以飨读者。

 

  3月,上海的早春。记者在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侯惠奇教授攀谈时问:上海人如今最关心的是什么?侯教授不假思索地回答:是能源和环境。

  侯教授的话深深打动了记者。是的,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抑或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清洁的能源。正因为如此,5年前,西气东输管道进入上海,5年后的今天,正是这条横贯我国东西的管道,把天山地层深处的蓝色“福气”,输送到了长三角地区,进入了上海的寻常百姓家,改变了长三角的能源和环境。同时,天然气在上海经济舞台上的作用,也从市民家庭向燃气电厂、化工等更广阔的领域延伸。

  “福气”进上海:犹如重石击水

 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。有资料显示,在部分发达国家中,天然气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已经占到了30%以上,我国仅为2%多一点,燃煤造成的能源效率低、交通运输压力大、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十分严峻。

  近年来,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,长三角成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、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。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,它的发展直接影响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。而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电网绝大部分是燃煤机组,缺乏调峰手段,随着用电负荷的日益扩大,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。为调节用电负荷,上海电网迫切需要建设一定规模调峰性能好的燃气机组。为此,上海在“十五”期间建成近200万千瓦的燃气调峰机组。同时,化工产业、汽车用气等对天然气的需要也日益扩大。虽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,上海就已经用上了来自东海平湖油气田的天然气,但气量问题始终是一个“瓶颈”,困扰着这个中国人口最为密集、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燃气电厂、化工等行业对使用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,东海平湖天然气就显得捉襟见肘,杯水车薪了。

  如果说东海平湖天然气开启了上海利用天然气序幕的话,那么西气东输参与供气以后,上海天然气利用步入快速发展阶段。

  记者从上海市发改委了解到,仅“西气”的供应量就从2004年的5亿立方米,猛增至去年的25.2亿立方米,约占2008年全市天然气供应总量的85%。而在西气东输向上海供气前的2003年,全市天然气消费量仅为5亿立方米,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1%。2008年,天然气消费量为29.8亿立方米,约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4%。上海城市燃气包括天然气、人工煤气、焦炉煤气和液化石油气,其中天然气消费量约占燃气总消费量的50%。

  “福气”东进:能源结构得到优化

  天然气与石油都是国家的战略资源。在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绿色环保、追求清洁能源的时代,天然气的前景更为广阔。《上海能源白皮书》显示,上海等长三角地区能源需求的80%以上都需从外地调入,西气东输的进入,明显改善了上海的能源结构和经济格局,有效推进了“绿色GDP”的发展。

  为实现“存量清洁化、增量低碳化”的能源发展策略,上海的天然气和外来电等清洁能源的供应量快速增加。天然气利用除替代原有燃料和原料结构中的煤炭、石油、LPG、人工煤气之外,还替代部分煤炭、油品,用于人工煤气制气掺混、改制。与西气东输工程配套建设的燃气发电机组,既优化了电源结构,发挥燃气发电的调峰保供作用,又能减少发电燃煤用量,降低大气污染。同时,上海的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也已实质性起步,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.44万千瓦,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面积104.41万平方米,太阳能光电应用面积21.12万平方米,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41.77万平方米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绿色电力机制,使上海的能源结构逐步得到优化。

  能源结构的多样化,大大提高了能源系统的总效率。据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介绍,“十五”以来,由于天然气和外来电等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,煤炭在全市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近5年来下降约5个百分点,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4.5%。

  天然气管网:让“福气”燃起燎原之势

  由于西气东输工程的进入,上海市迅速建立起密如蛛网、纵横交错的天然气管道网络,开启了使用清洁能源的新时代,使人们告别了传统烟熏火燎的“煤球时代”,告别了烟囱林立的生活环境。只要轻轻转动灶台上的旋钮,蓝色的“火焰”给上海市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。

  据了解,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负责统一投资、建设和管理上海天然气主干输气管网系统,负责落实西气东输天然气及其他各种气源的统一接收工作,供应上海地区各直供大用户和各区域性燃气销售公司。

  为使天然气快速进入上海,根据《上海市天然气主干网系统规划》,5年间,这个公司沿上海外环线和郊环线,逐步分段敷设压力级制为1.6兆帕、4.0兆帕、6.0兆帕的天然气高压输配管道及相应配套设施,与浦东地区在线运行的东海天然气高压输配管道连接,形成南北贯通、东西互补、两环相连、总长约 500 多公里的上海天然气高压主干管网,供应范围包括除崇明以外的18个城区。以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承担输气业务,市区三大销售公司及5个郊区天然气销售公司分区经营的市场运营模式业已形成,为未来进口液化天然气(LNG)、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二线等多气源供应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市场管理部经理朱巍嘉告诉记者,由于天然气管网的建立,上海天然气用户快速增长。2008年,全市天然气用户达到310万户,约占全市燃气用户的39%,除传统的民用、商用及中小工业外,热电联产、燃气调峰电厂、化工、钢铁等用户逐步成为用气主力,燃气汽车、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有序发展。

  春江潮水连海平。立于黄浦江边,记者思绪万千。这条沉淀了都市历史,哺育了都市繁华,成为上海的标志,成为长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晴雨表的河流,又将见证上海新的繁荣。黄浦江畔跳动的“蓝色火焰”带给上海的“魔力”还远远不止这些。

  新闻链接

  “西气”入沪后,上海的天然气市场迅速发展,天然气应用领域不断拓展。从传统的城市燃气包括居民生活、工商及制气改制掺混,逐步扩展到燃气电厂、化工、燃气空调及分布式功能系统、CNG汽车等,上海燃气用气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,带动了相关产业、产业经济的发展。2008年,上海天然气供应总量将近30亿立方米,其中“西气”供应上海25.2亿立方米。这样,在上海天然气利用结构中,城市燃气用量达到全年天然气用量的41%,工业用气量占全年天然气用量53%,电厂用气量占全年天然气用量6%。